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赝?022,陜西師大人砥礪前行、接續奮斗,用溫暖和奮斗書寫了不平凡的精彩華章?!瓣兾鲙煼洞髮W2022年度十大新聞”評選結果今天正式揭曉,讓我們一起回眸那些屬于師大人的“高光時刻”,共同見證那些激動人心的瞬間。展望2023,讓我們以更加昂揚奮進的姿態,奮力譜寫新征程上學校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1.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學校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學校黨委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成立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黨委書記、校長帶頭作宣講報告,所有校領導走進學院和黨政職能部門進行宣講。舉辦干部教師培訓班、學習班,開展線上線下學習宣傳活動,實現師生學習全覆蓋。召開社科專家學者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會,設立“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專項。聚焦青年學生,創新開展“黨委書記與青年學子共話成長半月談”,“賡續紅色血脈·講好中國故事”主題團日,學生“紅燭班”“紅石榴班”開班宣講等活動,學校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2.構建“1+8+X”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體系,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學校黨委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思想政治工作為生命線,以加強制度建設為重要途徑和手段,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在黨的政治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基層黨組織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形態工作、安全穩定工作等多個方面形成制度性文件和常態化長效化體制機制,構建起“1+8+X”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體系,全面推動黨建思政工作與學校事業發展深度融合,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覆蓋辦學治校各領域、貫穿教育教學各環節,積極推進“兩條主線、一個根本、一個關鍵”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學校黨委獲評“全省黨建工作示范高?!迸嘤齽摻▎挝缓汀瓣兾魇∷枷胝喂ぷ飨冗M單位”。

3.青年學子捷報頻傳,卓越教師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邁出新步伐
2022年,學校主動服務國家教育發展戰略,擴大“優師計劃”師范生招生規模,增至650人,招生數量為六所部屬師范大學之首。堅持“五育并舉”,努力培養造就引領基礎教育發展的卓越教師和教育家,培養全面發展的拔尖人才和高層次創新人才,青年學子在各類評選、競賽中捷報頻傳,榮獲第八屆中國國際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銅獎4項;第十七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獎數量和層次均實現歷史性突破?!豆饷魅請蟆房l《以“四有”好老師點亮西部基礎教育》報道,宣介我校探索構建卓越教師培養體系,服務西部基礎教育的典型做法。

4.強化教師教育主責主業,服務西部基礎教育彰顯陜師力量
出臺《“十四五”教師教育發展規劃》《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實施方案》等文件,擘畫學校教師教育發展藍圖,明確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時間表、路線圖;啟動教育部協同提質計劃陜西師范大學組團工作,作為牽頭高校與天津師范大學、海南師范大學、咸陽師范學院等三所參與幫扶高校共同幫扶渭南師范學院、天水師范學院、瓊臺師范學院等三所重點支持院校;由我校發起的西部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創新與發展聯盟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以務實合作新成效推進西部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在實施西部師范院校師資提升計劃基礎上,開展陜西教師發展計劃,陜西教師發展研究院順利舉行第一次全院大會暨2022級研究生開學典禮,招收首屆碩士生27人、博士生110人,積極為陜西和西部培養高層次教師人才提供支撐。游旭群校長先后在教育部“優師計劃”及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工作推進會、教育部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落實工作部署會上作交流發言。

5.構筑“四維驅動”學科發展格局,以改革創新精神提升一流學科建設水平
學校緊緊圍繞“建設什么樣的一流學科、如何建設一流學科”這一主題,確立了“四維驅動”的學科新布局和發展新思路,即構建以教育學、心理學為牽引的教師教育學科之維,以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為牽引的文史學科之維,以化學為牽引的理工科學科之維,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國家安全學為牽引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之維。通過開展“6+2”學科建設專項行動、推動“一科一策”建設模式、設置學科建設關鍵崗位等創新舉措,不斷提升學科建設水平。

6.學科專業建設成效顯著,實現歷史性突破
2月14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通知,公布了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我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成功入選,順利進入第二輪建設期。在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我校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等學科取得優異成績,參評學科整體進步明顯,實現預期目標。
2022年,我校13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專業入選陜西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截至目前,我校共有40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其中19個師范類專業有18個專業入選國家級建設點。

7.人才隊伍建設成果豐碩,一批優秀教師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2022年,學校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全年引育12位國家級人才,全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文學院以張新科教授為負責人的中國古代文學教師團隊入選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教育學部李少梅教授獲得第18屆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獎二等獎;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李貴安教授榮獲2022年度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實現我校零的突破,外國語學院劉全國教授、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李小平教授、教育學部龍寶新教授榮獲2022年度寶鋼優秀教師獎;外國語學院外籍教師娜塔莉·察廖娃教授榮獲2021年度陜西省“三秦友誼獎”。

8.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構建一流教育評價體系
2022年,學校緊密結合發展實際,構建“2+3+X”業績評價體系,出臺哲學科學與自然科學高質量科研業績認定辦法,形成業績成果T級認定機制,強化分類評價,破除“五唯”頑疾;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按成果目錄采取“學校指定+學院推薦認定”模式,激發學院主動性。堅持“五育并舉”,出臺《本科生體育考查實施細則》《新時代本科生美育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新時代本科生勞動教育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優化學生評價。成立教育學部、教師教育處、附屬學校管理辦公室、教師發展學院,持續優化機構職能,推動學校事業發展。

9.科學研究取得新進展,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2022年,學校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2項,其中重大項目3項、重點項目5項,立項總數位居全國第16位;獲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32項,其中重大項目2項,立項總數并列全國第4位;獲批其他各類省部級項目200余項。獲批理工類國家級項目130項,化學化工學院楊鵬教授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實現我校自主培養國家杰青的歷史性突破;化學化工學院房喻院士團隊薄膜熒光傳感器研究入選IUPAC 2022化學十大新興技術;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納米光學團隊在《自然·光子學》上發表封面文章;“檔案保護科技”和“人抗體制備專利和重組功能酶”兩組重大科技成果分別成功落地轉化500萬元。

10.堅持師生至上、生命至上,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事業發展
202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學校黨委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嚴格遵守屬地防疫工作要求,始終堅持師生至上、生命至上,團結帶領各二級黨組織、各單位和廣大干部師生員工主動作為、履職盡責,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事業發展,適時調整校園防控措施,共同守護住了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有力維護了校園安全穩定。
